为全面总结2023年工作成效,科学分析当前发展形势,系统谋划2024年发展任务,2024年1月5日,清能集团召开2024年工作务虚会,清能集团党委书记、董事长陈骏峰出席会议并作“如何认识国家高质量发展与企业转型”主题报告,清能集团党委副书记、总经理李红青,集团分管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。清能集团党委委员、副总经理杨左兵主持会议。
集团分管领导结合分管领域工作提出工作思路与工作要求,各出资公司、各职能部室汇报了工作不足及下一步工作计划,参会人员集思广益,群策群力,进一步完善改革发展思路,共同谋划清能集团高质量发展路径。
陈骏峰在总结讲话中指出,2023年是集团实施“十四五”战略关键一年,集团上下围绕年度经营目标,向难求成,挖潜增效,付出了超乎寻常的努力,取得了极其不易的成绩。随后,他结合当前形势和未来一段时间的工作思路和工作路径,从四方面进行了发言。
科学研判宏观形势
陈骏峰指出,企业始终是时代的企业,只有审时度势,才能守正创新迎来发展机遇。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: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,完整、准确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,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。当前,我国人口萎缩的严峻形势、产业升级的迫切需求、资本市场的亟需壮大,都直接指向了企业高质量发展。企业高质量发展是实现资本市场繁荣、新旧动能转换和国家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。因此,高质量发展成为了企业的必经之路,也是唯一出路。
勾画战略转型蓝图
要统一思想,谋划转型。首先在认知层面应建立积极的框架,不自我设限,敢想才敢能,保持迎难而上的决心信心。在战略思维层面,要善于发现潜在的力量和趋势,并且放大。而在战略执行实施中,面对新兴产业,保持“先冲长板,再补短板”的系统和逻辑思维。而在处理新旧关系中,更要有创新思维、企业家思维。既要学习深入了解历史和传统,又要敢于质疑,发现问题,推陈出新,利用现有的资源谨慎地冒险,找准创新与冒险之间的平衡点。
要明确定位,科学转型。保持中短期和中长期目标的协调性,力争新旧动能平稳转换。传统地产板块需稳住搭台,新能源为代表的新板块应加速崛起,推动发展调速不减势、量增质更优。
统筹推进,稳步转型。针对房地产为代表的成熟产业,应夯实管理,稳定存量,运用数字化、智能化等段,提升经营创现能力,稳住集团转型期间的基本盘。针对新能源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应加大投入,快速突破,提高市场占有率,在冲长板后,抓紧补短板。面对低碳科技为代表的孵化产业,提升研发能力,以应用场景为核心,将专利转化为生产力,采用收并购方式,切入“专精特新”行业,为集团穿越周期、接续发展提前蓄能。
谋定战略转型路径
完善战略体系。各出资公司、集团各职能部室都应制定出当前一到三年内的战略体系。战略要以终为始,锁定目标,向前展望,倒后推理,引导资源配置,强化战略执行,最终实现战略目标。
推进现代治理。高度关注净资产收益率(ROE),推动各出资公司根据经营评价指标画像谋定发展,跟踪纠偏、查漏补缺。
提升研发能力。研发是企业的命脉,是保持企业生产力、生命力的重要保障,公司应不断提高研发力度,筑高“护城河”,建立“产业壁垒”,才能始终保持市场竞争力。
理清高质量发展思路
2024年是清能集团“全面转型之年”“全面发力之年”。
一方面聚焦配置优质资产。围绕资本市场配置资产,以新能源、低碳等未来长足发展的行业,打造成为既能赚钱又很值钱的上市企业;围绕核心城市核心区域房产配置资产,投资开发绿色地产,开展全过程项目咨询管理、房屋维修、资产管理等业务,通过业务相互赋能,实现协同融合发展。
另一方面是激活组织效能。首先,以变应变,分层完善战略规划,形成公司层面和业务层面、部门层面的战略组合。其次,完善体系,着力提升管控效能。应承接发展战略,各项经营工作高度聚焦“三张报表”,严格经营预算管理保障战略顺利落地。再次,机制革新,激发执行“源动力”。依托“人才管理5B模型”,通过引进行业顶尖人才提高人才高度,通过招聘高学历人才提高人才密度。
李红青指出,2024年,公司上下需贯穿“集团高质量发展”主线,全面铺开“五条赛道”,聚集转型发展新动能;把集团总部打造成为“五强”总部,为分子公司赋能服务;纵深推进“七大区域”,把专业公司打造成为具有竞争力的利润增长点,打开集团成长空间。
一是在战略规划方面,要调整战略组合。围绕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痛点,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,提升价值创造能力。
二是在风险防控方面,要严格资金管理。加快销售资金回笼,持续优化税收筹划;要严抓安全生产。树牢安全发展理念,强化安全责任意识,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,筑牢安全生产底线。要严控法律风险。规范重大事项合法性审核机制,强化对重大项目决策、重点业务、重要合同的法律审核。
三是在精细管理方面,要强化投资管理。全面跟踪投资项目各阶段情况,同时不断完善项目投资后评价工作,进一步提升集团投资效能。要优化运营管理。推动大运营管控体系落地落实,同时建立全生命周期经营指标监控模型,增加项目利润和现金流管理的颗粒度。要硬化监督管理。聚焦集团关键业务、改革重点领域、运营重要环节,推动纪检监督与审计监督有机贯通。
四是在组织人才方面,对标一流企业,推行市场化用人、市场化薪酬,实现组织和个人“六能”。优化考核体系,量化考核指标,自上而下分解任务指标,压紧压实经营主体责任,实行硬性考核和刚性兑付,增强担责担难、拼闯市场的意识和能力,推动经营目标完成和战略规划落地。
清能集团各出资公司主要负责人、集团各部室负责人参加会议。
鄂公网安备 42011102004447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