联投清能集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、三中全会精神,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,深入践行湖北联投“4633”党建工作体系,紧密结合清能集团转型战略需要,全面一体推进“铸魂、强基、人才、攻坚、清风、活力”“六大工程”,擦亮“红领一流企业”党建品牌,推动党的政治优势、组织优势、群众工作优势切实转化为推动企业转型发展的新引擎,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清能集团转型发展乘势而上、开拓新局。
坚持“思想引领、学习在先”,推动政治领学、示范促学、上下联学、下沉督学“四学”机制落地见效,用好“第一议题”和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、党支部“主题党日”“三会一课”“清·能理论大讲堂”等载体,举办专题读书班,开展“十问十破”大讨论,深入“一线调研”,促进全体党员思想大解放、能力大提升、作风大转变、工作大落实,激活“动力源”,为转型发展提供思想保障。
坚持强基赋能,以“七抓”行动为指导,推动支部标准化建设达标。以“442”考核体系(支部标准化建设及日常基础工作情况占党建考核40%;支部所在单位年度经营情况占党建考核40%,政治生态及企业文化建设情况占党建考核20%)为抓手,发挥考核“指挥棒”作用。以支部联建共建为切入点,打好“组合拳”,开展“五联五促”支部共建活动(联高校促交流;联政府促资源;联企业促合作;联社区促共建;联投资促融资),实现党建资源共享、党员干部共育、党建活动共联、业务工作互帮。以“业务发展到哪里,党的建设就覆盖到哪里”为准绳,把支部建在项目上,建在生产运维一线,围绕项目进度、安全生产、优质服务、科技创新等重点工作,设立“党员先锋岗”35个,成立“党员突击队”8个,形成转型发展多级联动,上下一盘棋。
坚持党管干部、党管人才原则,牢固树立鲜明的选人用人导向,深化组织人才体系改革。优化“总部—区域公司/专业公司—项目公司”的三级管控,加大“三类四级”人才体系建设(“三类”指管理类、专业类、高潜类,“四级”指领航、远航、护航、启航四级人才培养),实施“四大人才计划”(领军人才雁阵计划、青年人才倍增计划、产业人才扩容计划、优秀人才汇聚计划)“三个一批工程”(内部培养一批、社会招聘一批、校园储备一批),2024年累计招聘员工49人,其中博士6人,硕士 23人,211及以上院校人数为44人。聚焦价值创造,人岗相配,2024年推动建立员工轮岗交流94人,以刚性考核推动强制分布区分,激活“一池春水”,搭建适应公司业务发展、分类分层分级的人才培养全景图。
充分发挥“头雁”效应,选派专职支部书记聚力攻坚赋能业务发展。聚焦清能集团转型发展、国企改革、技术创新中的中梗阻、项目难点、历史遗留问题等,大力开展支部书记解难题,与支部书记签订责任书18份,立下“军令状”,倒排时间表,完成攻坚任务24项。搭建支部书记抓创新建设体系,支部书记“揭榜挂帅”,领衔科研课题10余项,已完成13项实用新型专利申报及2个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证书,为清能集团转型发展提供硬核支撑。
以“清风伴清能”廉洁品牌创建为抓手,全面构建“大监督”格局,积极开展“清廉+教导”“清廉+监督”“清廉+纠治”三大行动,在公司投资决策、招标投标、竞聘招聘、安全生产、合同管理等方面多管齐下,不断增强监督治理与生产经营、改革发展、风险防控的整体性和关联性,推进与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,护航清能转型高质量发展。
突出实干兴企的价值导向,通过建好一个文化阵地、办好一个党建专刊、讲好一系列清能奋斗故事、举办多元化特色活动等,实现企业文化融合向心聚力,激发员工价值创造追求,激活向上动能。大力弘扬劳模精神、劳动精神、工匠精神,充分发挥劳模工作室先锋队伍在企业创新中的示范引领和帮、扶、带、教作用,促进“四驱”动力。(立足生产,创新驱动;培训提升,人才驱动;项目攻关,竞赛驱动;制度建设,组织驱动)去年共有10余人次获得省政府国资委、湖北联投表彰。坚持以压实社会责任彰显国企担当,助力乡村振兴。荣获2023年“省直单位定点帮扶综合评价好等次”“工作突出派出单位”、湖北联投2024年“党建赋能奖”。党建与经营双融双促等内容被央视新闻频道、《湖北日报》《长江日报》《长江云》《党员生活》杂志关注报道。
鄂公网安备 42011102004447号